腹泻病是一种消化道综合征,由多种病原体和因素引起,特征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,6 个月至 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。它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。婴幼儿易患腹泻病,主要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、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、难以适应食物质量和数量的较大变化、机体及肠黏膜免疫功能不完善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有关。
近期腹泻病高发。在治疗腹泻病的同时,我们应该避免哪些误区呢?家长们注意了。
我们都知道,腹泻最大的危害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丢失紊乱,严重者会危及到生命。治疗方法最重要的包含预防和纠正脱水、合理饮食以及补充锌剂。多数轻-中度脱水患儿可在家中口服补液盐治疗,重度脱水及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则需医院就诊。
在传统观念中,急性腹泻时需要禁食;然而,实际上当发生腹泻时,应鼓励继续喂养,除非患儿剧烈呕吐或进食后腹胀明显,可暂时禁食 4-6 小时,但不禁水。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。能够继续母乳喂养,不应过度限制正常食物的摄入。但要注意避开高糖、高膳食纤维及果汁等高渗食物的摄入。同时减少乳糖的摄入,不推荐常规及经常使用去乳糖奶粉喂养。
多数腹泻是由病毒、过敏或喂养不当引起的,通常不需要用抗生素,只有细菌性肠炎才需要抗生素治疗。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对治疗无益,甚至有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,加重腹泻。
大部分家长认为应立即使用止泻药物,然而,不恰当地使用止泻药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。腹泻可以被视为人体为抵御感染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。当细菌、病毒进入人体消化道时,机体可通过腹泻的方式将细菌、病毒排出体外。而止泻药会增加肠张力,抑制肠蠕动,使肠内容物的排泄延迟。如果过早地给孩子使用止泻药,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无法从体内排泄出去,这会损害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,导致病情加重。
只有中重度脱水及无法口服补液盐时,才需对腹泻患儿进行静脉输液。对多数轻度脱水患儿,口服补液盐同样有效。
目前,儿童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。疫苗是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。轮状病毒感染有自限性,一般 3-7 天临床症状可恢复,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。常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不能缩短病程,单磷酸阿糖腺苷大多数都用在疱疹病毒感染,不仅对其疗效不确切,还可能有潜在副作用,应慎重使用。
研究表明,补锌可缩短腹泻病程,缓解症状,预防未来 2-3 个月腹泻复发。
多数父母急于治愈孩子,用药 1 天后,见腹泻未改善便急于换药。然而,病毒性腹泻是自限性疾病,会自行好转,过度服药并不能显著缩短病程。此外,药物发挥作用需一段时间,不按疗程用药,难以达到效果。若大便常规显示腹泻由细菌感染从而引起,应在医生指导下尽快留取粪便培养标本。
这些是腹泻病治疗的常见误区,科学治疗和预防都很重要。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孩子保暖,及时为其增减衣物,防止着凉。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定期对奶具、餐具消毒,以阻断病毒传播。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,能有效预防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。【儿一科 罗丹】